我喜欢林寂景。喜欢他很久很久了。但我是个胆小鬼,我不敢让他知道,事实上,
我不敢让任何人知道。我小心地隐藏着这些心思,总觉得敏感懦弱的我,
配不上闪闪发光的他。记忆中,林寂景好像总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他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可能人总是这样,越缺什么,
就越是想要朝着什么靠近。我也是。二年级时,我从农村去到县里上学,
因为爸爸妈妈在那边打工。第一次去到县里的时候,明明只有六层的楼房,
在我眼里却已经是高楼大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座大桥,可以四辆车同时通过,
最两边还有单独留给行人走的道。这是我从未见过的风景,给我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震撼,
久久不能平复。后来,这条来时的路,我走过无数次,这座桥,
也成了我生活中最平常的一部分。只是偶尔还是会恍惚,好像是跨越了漫长的时光长河,
重新回到了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难以忘记那种感觉。我去到了一个新的班级,
害怕、紧张、期待,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那是一个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稚嫩的孩童。可所有的一切,在我坐下的那一刻起化为乌有,
只剩无助。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个男生,那个叫黎跃的男生,
是怎样抢过我的书包,又是怎样拿出我的课本的。他就那样高高举起课本,
让女孩稚嫩的笔触暴露在了全班人的视野中。我试图抢回属于我的课本,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周围的孩子都帮着他。他们都在笑,笑我的书本保留了大量的空白,
笑我连那么简单的数学题都做错,可是我觉得这并不好笑。我只想哭。
但我不想让他们看出我的脆弱,我倔强的趴在桌子上,试图忽视他们所有人。或许那个时候,
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出于孩子的好奇。他们转头就忘了,可我却记了好久好久。
后来的四年,我过得也并不开心。刚来的时候,我成绩很差,几乎没有及格过,以至于后面,
只是及了格,他们就质疑我作弊。我始终融入不了这个班级,没有朋友,
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人安静待着。我讨厌这里的一切,
讨厌偏心眼的老师、讨厌仗着自己高大问我借钱的几个男生,
更讨厌那些求真相、自以为是的同学。那是我常常想,自己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活着,
可是我不敢死,也不敢告诉父母,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只好自己一个人承受这份痛苦。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很傻很傻。厄运不会一直降临在同一个人身上,幸运的是,
我熬过去了,熬到了小学毕业。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我们之间的相遇,它是那样的平常,
又那样的生动。那个无意间的抬头,让我看到了一个沐浴在阳光下、笑意晏晏的少年,
他的笑容肆意而又张扬,和躲在阴暗角落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的心骤然一颤,
如同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那种感觉,很复杂,我想要靠近他,也想成为他。我想,
什么时候,我也可以有这么多朋友,我想,如果我也能够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呢?初中的我,
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少年,在此刻,就这在我的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一粒名为悸动的种子。
或许是缘分,一次换座位后,我和林寂景有幸成为了同桌。“赵有有,你为什么不说话?
”“赵有有,你为什么叫有有?”“赵有有,你看过这个电影吗?
”……“赵有有……”从来没有人在一天之内,叫我的名字这么多次。我有些别扭,
但更多是高兴,或许,这就是被人注意到的感觉吗。我小心地回答着他的每一个问题,
生怕一不小心,就失去了这个不算朋友的朋友。我告诉他,我在说话。告诉他,
妈妈希望我想要的都能拥有,所以我叫有有。告诉他,我没看过什么电影,但是我可以去看。
渐渐地,我们开始熟悉起来。林寂景开始在上课时给我写小纸条,写一些杂七杂八的事,
写他爱看的电影,写让他印象深刻的的小说……下课后,我又听他讲学校的八卦,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学校发生过这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就连我自己都没有发现,
我就这样被他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变得和他一样“不正经”。“林寂景,你和我一样高唉。
”“林寂景,你是不是傻,懒得理你。”“林寂景,
我觉得……”……“林寂景……”从倾听到发表我的看法,这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少年人总是对这个世界满怀希望,不知天高地厚。我们交换着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那些幼稚的、啼笑皆非的观点,那些正义的、不计后果的言语,那是独属于少年人的冲动。
当然,我们也会吵架,但最后又会重归于好。直到再一次换位置,
我们都没能争辩出一个共同的答案。香菜究竟好不好吃,七分糖的奶茶到底要好不好喝,
英语简单还是数学简单,到底是谁影响谁上课。他和我争得面红耳赤,
幼稚的在桌面上画三八线的样子,至今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两个月后,
我们不再是同桌。即便是在同一个班,我们的交集也变得越来越少,他那样明媚的人,
从不缺朋友。林寂景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
而我也只是他众多朋友中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个。有时候,我会想,
是不是哪怕我和他再也不说话,对他来说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我将那一丝微弱的、朦胧的、似是而非的悸动,埋藏在心底,不敢被任何人发现。
记忆的深处,我还是会害怕别人嘲笑我。可我依旧会忍不住关注他,看他的成绩,
看他的排名,看他打打闹闹。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我开始无比认真的听课,
去尝试理解那些我曾经难以接受知识点,希望考的比他好一点、再好一点。我做到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成绩都排在了他的前面。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但就是乐此不疲。
时间飞速流转,不知不觉中,我也交到了两个属于自己的朋友,那时,我才恍然惊觉,原来,
很好的人是不会轻易地嘲笑别人,真正的朋友,是可以同频共振的。初二那年,我们分班了,
从此,整个初中,再无交集。我没有他的任何联系方式,不敢找他要,
也怕他发现我那算不上纯洁的小心思。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忘记了林寂景,
偶尔回想起来,也会立马把念头从脑海里甩出。本以为,我们不会再见,
可在高中入学考成绩单出来的那一刻,我在两千多个人中,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名字。
林寂景。或许是同名,我明知几乎不可能,却还是选择自欺欺人。明明只有三个字,
明明过了那么久,甚至只是看到一个名字,还是在我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我讨厌这种感觉,
讨厌情绪被支配的感觉,所以每次都下意识的逃避,但又忍不住去关注他。所幸,
老天大概知道了我的烦恼。整个高中,整整三年,我只见过他一次。那是高三的一个晚上,
教学楼里,人走的差不多了,楼梯间所有的灯都已经熄灭,黑漆漆的一片。我不断加快脚步,
试图快些回到宿舍,好在熄灯前洗漱完。那个时候,我在五楼,下到二楼的时候,
一个熟悉的身影与我擦肩而过。是林寂景。他正往楼上跑,急急匆匆。我假装没有认出他,
步子不自觉的加快,想要快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赵有有。”林寂景突然回头,
叫我的名字,他还记得我。我觉得此刻我应该说些什么的,回应他的招呼,或者向他挥手。
但是我什么也没做,喉咙好像被扼住,手也有千斤重似的,让我来不及反应,
只是一味地往下走,头也不回,直到在过道处转了弯。后悔吗?我也不知道。
只是后来忙碌的高三生活、沉重的学业压力,迷茫而又有憧憬着的未来,
让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那个相遇、去想林寂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或许是初中,又或者是高中,我不再只是孤单一人,也不再害怕失去。从前,
林寂景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和我说话的人。而高中,我则遇到了一群很好很好的的人,
负责的老师,还有热情洋溢的同学,在这个团结集体里,我开始蜕变,
真真切切、完完全全的蜕变。
第一次举手、第一次向老师提问、第一次站上讲台……虽然磕磕绊绊,脸红心跳,难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