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医香之摄政之恋

穿越医香之摄政之恋

作者: 小赵爱吃瓜

言情小说连载

古代言情《穿越医香之摄政之恋男女主角分别是苏妙龄萧景作者“小赵爱吃瓜”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现代中医高材生苏妙因神秘玉佩穿越成大夏王朝边城受欺小医女时大夏内忧外北方游牧民族侵国内门阀与皇室权力倾百姓疫病缠苏妙龄凭借医术在边城崭露头还救下微服遇刺的摄政王萧景萧景渊虽双腿不却睿智威二人渐生情愫他们爱情与事业皆受太后为巩固外戚势对苏妙龄百般刁难;权臣勾结外陷害萧景苏妙龄在太医院比试中脱颖而又于宫廷纷争中化解危外敌来她随军救治伤员、出谋划战她改革医疗制开办医学与萧景渊携手克服重重阻终让大夏医疗提成就一段传

2025-04-18 13:25:44
京都博物馆的玻璃展柜映着苏妙龄的倒影,她指尖刚触到那枚刻着阴阳鱼的古玉佩,钢化玻璃突然泛起水纹般的涟漪。

消毒水的气味在鼻尖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潮湿的艾草味和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再睁眼时,她己跪在一间漏雨的小医馆里,掌心攥着半张被泪水洇湿的药方——上面用小楷写着“附子三钱”,墨迹旁画着刺眼的红叉。

“苏妙龄!

你竟敢质疑本夫人的药方?”

尖锐的嗓音惊飞了梁上的燕雀。

穿金丝缠枝莲裙的妇人甩着鎏金护甲,胭脂水粉的气味盖过了药柜里的苦参香,“我儿不过是偶感风寒,张太医开的三子养亲汤,你凭什么改成麻杏石甘汤?”

喉间泛起苦涩。

苏妙龄盯着案上的脉案,原主的字迹工整却带着颤抖:“患儿咳声重浊,痰黄黏稠,舌苔黄腻,脉滑数——分明是痰热壅肺之证。”

现代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在脑海中翻涌,她突然福了福身,袖中那枚从现代带来的银针包硌得掌心发疼:“夫人,附子性热,若用于痰热证,犹如火上浇油。

令郎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正是肺热壅盛之象,当以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为要。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热生津,杏仁降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正合此证。”

她刻意忽略原主记忆中被退婚的屈辱,声音平稳如在课堂上讲解病案。

妇人的金镯子砸在榆木药柜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好个牙尖嘴利的贱籍女子!

你不过是被周府退婚的弃妇,也敢妄议太医院出身的张太医?”

她身后的婆子们跟着哄笑,医馆外的百姓探头探脑,有人低声议论:“听说她娘临终前只留了块破玉佩,连副像样的银针都没有。”

里间突然传来小厮的惊叫:“夫人!

公子烧起来了!

浑身烫得像火炭!”

妇人的脸色骤变,苏妙龄趁机冲进里间,只见床榻上的少年面色潮红,唇色发紫,喉间发出拉风箱般的喘息——这分明是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她迅速伸手按住少年腕部,三指在“太渊穴”上轻触,脉流如湍急的河水,应指滑数,正是中医里“痰热闭肺”的典型脉象。

“取井水浸过的绢布,敷在额头!”

她撕开袖口,露出从现代带来的便携式针灸包,三枚银针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阿福!

去厨房熬梨汤,加三钱生石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

记住,石膏要先煎半小时,取其辛寒清热之力。”

指尖在少年颈侧摸索,找准“天突穴”后快速刺入,手法比在学校实验室时还要稳准——这个穴位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合“大椎穴”清热解表,正是急则治标之法。

她刻意放缓动作,让围观的妇人看清每一针的落点:“天突穴通利肺气,大椎穴泄热解表,三日后若令郎仍咳嗽,我自当去太医院请罪。”

“你、你竟敢用针!”

妇人冲进来时,正看见银针在“大椎穴”上轻轻捻转,少年的喘息竟真的轻了些。

苏妙龄没时间解释,又在“肺俞穴”施针,拇指与食指呈螺旋状搓动针柄,这是现代针灸中常用的“提插捻转法”,能增强针感、疏通经络。

同时对呆立的小厮喝道:“去打一盆冷水,兑入半盏米醋,用布蘸着擦手心脚心!

醋能散瘀解毒,配合物理降温,可缓解高热。”

她故意提高声音:“若相信民女,可去城西竹林采些淡竹叶,煎水代茶,能清心除烦。”

半个时辰后,少年的高热渐退,呼吸也平顺了许多。

妇人捏着帕子的手松开又攥紧,终于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算你走运。”

临走前,她盯着苏妙龄胸前的玉佩:“这悬壶阁的玉佩,你从何处得来?

当年悬壶阁被灭门时,阁主之女才三岁,早不知所踪。”

医馆的木门“吱呀”合上,苏妙龄瘫坐在草席上。

掌心的古玉佩突然发烫,正面的阴阳鱼纹路竟与她在博物馆看见的那枚一模一样,背面刻着三个小字——“悬壶阁”。

原主记忆中,这是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遗物,当时只道是普通玉佩,此刻在掌心发烫,竟隐隐与心跳同频。

“妙龄姐姐!

城外乱葬岗发现几个咳血的牧民!”

小药童阿福冲进医馆,脸上沾着泥点,“李大爷说,他们吐的血里有脓块,和三年前王猎户的症状一模一样!”

肺痨!

苏妙龄猛地站起,抓起药箱:“走,去看看。”

现代传染病学的知识告诉她,肺结核在古代的死亡率高达七成,但只要及时隔离、对症治疗,并非无药可治。

她摸了摸药箱夹层里的薄荷醇——这是她用现代蒸馏法提取的,装在细长的琉璃瓶里,瓶身刻着小小的阴阳鱼纹。

边城的黄昏染着血色。

当苏妙龄看见破庙里横七竖八躺着的病人时,心跳猛地加快:他们大多是衣衫褴褛的牧民,嘴唇紫绀,咳出的痰液里带着血丝,正是典型的肺结核症状。

墙角蜷缩着个老妇人,怀里抱着具小小的尸体——是个不过五岁的孩童,唇角还沾着暗红的血迹,眼睑半阖,指尖还攥着块发霉的饼子。

“大家不要围过来!”

她解下腰间的丝帕,撕成条分给健康的人,“用艾草水浸湿,捂住口鼻。

艾草能避秽解毒,可减少疫病传染。”

她从药箱里取出从现代带来的玻璃罐,里面装着晒干的薄荷与苍术:“阿福,架起火塘,把这些药材烧掉,烟薰之法能净化空气。”

转头对牧民们说:“病人用过的碗碟,需用滚水煮沸半个时辰,衣物要在日光下暴晒——日光能杀疫病之气。”

跪在第一个病人床前,苏妙龄发现他的“太渊穴”脉象细数而涩,尺脉尤甚,正是中医里“肺肾阴虚”的表现。

现代解剖学知识与原主记忆中的针灸手法在脑海中重叠,银针依次刺入“肺俞”“尺泽”“三阴交”,行针时加入现代康复医学的震颤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肺俞穴调补肺气,尺泽穴清肺泻热,三阴交滋补肝肾,”她低声自语,“再以鱼腥草、黄芩、百部煎服,可抗痨解毒。”

她特意提高声音:“若家中有蜂蜜,可加一勺调服,能润肺止咳。”

“姑娘,您是菩萨派来的吧?”

老妇人突然抓住她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淌着泪,“三年前我儿子就是这样去的,太医院的人说这是天罚,不让我们靠近……他们说,咳血是被厉鬼缠身,要烧了整个村子才能消灾……” 她的指甲深深掐进苏妙龄的掌心,“求您救救我的孙子,他才十岁……”苏妙龄反手握住老妇人的手,触感粗糙如树皮:“大娘,这不是天罚,是疫病。

只要听我的话,隔离病人、按时服药,定能好转。”

她抽出随身携带的pH试纸,浸入病人的痰液,试纸呈现暗紫色:“看,这说明体内有热毒,只要清热滋阴,定能药到病除。”

破庙外突然传来杂乱的马蹄声。

十余骑黑衣人闯入,为首者蒙着面,腰间玉佩刻着她在博物馆见过的饕餮纹——那是北狄贵族的标志。

他们的衣袍下隐隐透出狼头刺绣,靴底沾着漠北特有的红砂土,腰间挂着的皮囊散发出硫磺味,正是北狄毒药常用的防腐剂气息。

“带走她。”

黑衣人开口时,苏妙龄注意到他的喉结异常突出,像是戴了喉结假体。

本能让她后退半步,却被另一人抓住手腕,药箱“砰”地摔在地上,银针和薄荷醇散落一地。

她闻到对方身上有淡淡的砒霜味,与上午患儿所中之毒相似。

“你们是谁?”

她挣扎时,指尖划过对方的手腕,触感僵硬不自然——是人皮面具!

现代法医课上学过的易容术细节涌上来,她突然张嘴咬住对方的手掌,在对方吃痛松手的瞬间,抓起药箱里的雄黄粉撒向众人。

雄黄在暮色中扬起,竟让黑衣人连连后退,他们的马匹受惊,在泥地里踏出深深的蹄印。

“该死!

她身上有中原的辟邪药!”

黑衣人咒骂着抽刀,苏妙龄趁机推开后窗,跳进齐腰高的芦苇荡。

暮色中的芦苇沙沙作响,她听见身后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忽然看见芦苇深处躺着个浑身是血的男子,墨色衣袍上的血迹己凝成黑痂,腰间玉佩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是大夏王朝的摄政王令,玉佩边缘刻着细小的二十西节气纹路,与她颈间的古玉佩如出一辙。

“救……” 男子的声音低哑如碎冰,左手无力地按在左胸,那里的箭伤还在渗出黑血。

苏妙龄蹲下身,发现伤口周围皮肤红肿溃烂,散发着腐臭味——是感染化脓了,伤口边缘泛着诡异的青紫色,正是北狄狼毒箭的特征。

她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盐粒,这是现代急救中常用的清创物品:“冒犯了,盐能杀菌消炎。”

随即用烧过的竹片刮去腐肉,血腥味混着盐粒的刺痛让男子浑身绷紧,却始终未吭一声。

“伤口有毒。”

男子突然睁眼,瞳孔深处泛着暗红,“北狄的狼毒箭,毒随血行,攻心即死。”

苏妙龄心中一惊,想起现代文献中记载的北狄毒药,主要成分为乌头碱,需用甘草、绿豆等解药。

她立刻取出银针,在“膻中”“内关”穴刺入,这两个穴位能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可延缓毒素攻心。

她的指尖在他腕部停留,发现他的“太渊穴”脉象沉细,与常人不同,却在她触碰时微微加快。

远处传来官兵的号角声,黑衣人低声咒骂着退走。

苏妙龄松了口气,这才注意到男子掌心有枚淡金色的印记,形状竟与她颈间的古玉佩阴阳鱼中心的纹路一模一样。

更令她震惊的是,男子左小腿外侧有三道箭伤疤痕,位置与史书记载的“漠北之战”中摄政王所受箭伤完全吻合——史书记载,摄政王萧景渊在漠北之战中被北狄弓箭手伏击,身中三箭仍死战不退,从此落下腿疾。

“多谢姑娘救命。”

男子的声音轻了些,指尖划过她腕间的玉佩,“这悬壶阁的信物,你从何处得来?

悬壶阁乃我大夏医道圣地,五十年前因反对西药乱经被灭门,阁中弟子下落不明……” 他的目光落在她散落的药箱上,看见玻璃瓶装的薄荷醇,眼中闪过惊讶,“你竟能提炼药材精华?”

破庙方向传来阿福的呼喊,她只好解下腰间的艾草香囊,塞进男子掌心:“用这个敷在伤口上,艾草能消炎解毒。

我去引开追兵,天亮后去城西医馆找我——医馆门上挂着悬壶阁的玉佩标志。”

转身前,她又犹豫着掏出半片薄荷醇:“含在舌下,能提神醒脑。

这是用薄荷提炼的精华,可缓解疲劳。”

男子接过时,指尖划过她的掌心,触感比常人凉上许多,却在相触的瞬间,颈间的玉佩发出微弱的蓝光,阴阳鱼纹路与男子掌心的印记隐隐重合,仿佛跨越千年的呼应。

芦苇荡的夜风带着寒意,苏妙龄跑向相反方向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笑:“悬壶阁的传人,果然与众不同。

我萧景渊,记住你了。”

她的脚步猛地顿住——萧景渊,正是大夏王朝的摄政王,那个战功赫赫却双腿不便的传奇人物。

原主记忆中,边城百姓曾说摄政王断腿后性情冷峻,却在灾年开仓放粮,活人无数。

当她引开追兵回到医馆时,天边己泛起鱼肚白。

阿福趴在药柜上打盹,药炉里的艾草还在冒烟。

苏妙龄摸出古玉佩,借着晨光细看,发现背面的“悬壶阁”三字下方,不知何时多了行极小的朱砂字:“景云十六年,漠北之战,悬壶阁传人以血祭旗。”

景云十六年,正是史书记载漠北之战的年份,而她穿越的时间,正是大夏历三七二年——与玉佩上的“你将改写医道传承”相互印证。

掌心突然刺痛,她这才发现,昨夜救人时被银针划破的伤口,此刻正渗出淡金色的血,滴在玉佩上,竟让阴阳鱼纹路发出微光,映出一行小字:“苏妙龄,悬壶阁第二十八代传人,肩负医道中兴之责。”

她的心跳陡然加快,原主记忆中从未提及的身世,此刻在玉佩的微光中渐渐清晰——原来,她的穿越并非偶然,而是悬壶阁千年传承的宿命,而萧景渊掌心的印记,或许正是开启这段传承的钥匙。

窗外传来马蹄声,苏妙龄抬头,看见晨雾中驶来一辆青布马车,车辕上挂着枚熟悉的玉佩——正是昨夜芦苇荡中男子的摄政王令。

车门打开,身着青衫的男子坐在轮椅上,晨光为他冷峻的眉眼镀上一层金边,掌心的淡金色印记在玉佩光芒中格外清晰。

他的目光落在她颈间的玉佩上,唇角微微扬起:“苏姑娘,可愿随本王回京都?

太医院里,还有许多人等着见识悬壶阁的医道。”

苏妙龄凝视着他袖口露出的三道箭伤疤痕,想起昨夜在芦苇荡中他强忍剧痛的模样,想起破庙中老妇人绝望的泪水。

她深吸口气,指尖抚过药箱上的阴阳鱼纹路:“殿下,民女唯有一个请求——让我先治好边城的肺痨患者。

医道不分贵贱,救人不分先后。”

她取出从现代带来的笔记本,上面画着肺痨患者的隔离示意图,“我需要三间通风的屋子,一口能煮沸水的大锅,还有……”萧景渊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抬手将摄政王令递给她:“拿着这个,本王准你在边城设立临时医署,所需药材、人力,皆可调配。”

他的声音轻了些,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但你要记住,悬壶阁的传人,不该屈身于破庙漏雨之中。”

他指节轻叩轮椅扶手,那里竟刻着与她玉佩相同的阴阳鱼纹路,“七日后,本王会再来。

若你能控制疫情,本王便带你去见太医院首座。”

晨雾渐渐散去,苏妙龄看见他胸前的摄政王令与自己的玉佩轻轻相触,发出清越的鸣响,仿佛跨越时空的重逢。

这一日,边城百姓看见摄政王府的马车停在小医馆前,轮椅上的男子亲手将一块写着“悬壶济世”的匾额递给那位曾被退婚的医女,却无人知晓,这块匾额的背面,刻着两行小字:“妙手回春,景渊相护”——那是两个灵魂在医道与权谋的交织中,写下的第一笔羁绊,也是大夏王朝医学变革的开端。

相关推荐
  • 为他穿上婚纱
  • 我是杀手,你请我做保镖小说
  • 笔仙诡局
  • 直播圈钱,榜一大哥大姐们就宠我!
  • 爱做瑜伽的岳母
  • 只待千帆尽陆灵玲出拘留所后续
  • 我为你穿婚纱
  • 阎王夫君送我下地狱
  • 穿越却沦落为冷宫弃后
  • 上门后,我被男友妈妈赶出家门
  • 小姨说我爹死娘不要,我彻底和娘家划清界限
  • 皇帝被卖到南风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