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斯大林替身:开局扮演慈父?全章节在线阅读_替身:开局扮演慈父?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阿列克谢斯大林替身:开局扮演慈父?全章节在线阅读_替身:开局扮演慈父?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作者:茜栎

军事历史连载

军事历史《替身:开局扮演慈父?》是大神“茜栎”的代表作,阿列克谢斯大林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我是阿列克谢·西多罗夫。三天前还在伊尔库茨克的麦田挥锄,新翻的黑土气息渗进指甲缝;此刻却对着地堡里的裂镜,指尖反复摩挲喉结处的皮肤——那里本应有道两厘米的斜疤,此刻却平滑得像新翻的黑土,只在吞咽时扯出不自然的褶皱。后颈抵着铁皮墙壁,渗人的寒意顺着脊椎爬进骨髓,记忆里1918年察里津的烫伤理应在这里灼出暗红的茧,可镜中皮肤泛着病态的瓷白,像绷着张刚揭下的蜡模……

2025-04-26 22:04:55

霜风裂甲映旗红,铁流穿云炮火红。

借得威名凝众志,替身亦作万夫雄。

1941年11月7日下午两点,红场的石板路结着薄冰,每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我站在列宁墓的观礼台上,元帅服下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浸透,后颈的假伤疤在寒风中绷得发紧,仿佛随时会裂开,露出底下属于阿列克谢的真实皮肤。远处传来德军轰炸机的轰鸣,像群饥饿的秃鹫在云层中盘旋,却盖不住广场上十万红军战士的呼吸声——那是一种带着冻土气息的、沉甸甸的沉默。

朱可夫元帅站在右侧,望远镜抵在眼窝上,镜片反光映出他紧绷的眉骨:“德军第4装甲集群距红场19公里,先头部队已抵达希姆基镇。”他的烟斗斜叼在嘴角,烟丝火星在寒风中明灭,“喀秋莎火箭炮已部署在克里姆林宫塔楼后方,随时准备覆盖阅兵路线。”

我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胡桃木烟斗,烟嘴的咬痕正好卡在缺牙的齿缝间——这是今早对着镜子练了二十次的角度。广场上,士兵们的皮靴整齐划一地磕在石板路上,钢枪刺刀在冬日弱阳下泛着冷光,像片移动的白桦林。突然注意到第一排士兵的大衣补丁摞着补丁,绑腿上沾着莫斯科近郊的泥土,和伊尔库茨克的麦田土色相近,喉头突然发紧。

“斯大林同志,该您讲话了。”莫洛托夫的提醒像根细针扎进神经。我踏上观礼台中央,金属台阶在靴底发出清响,惊飞了列宁墓穹顶上的鸽子。十万双眼睛同时抬起,无数望远镜、照相机的镜头闪烁微光,其中必定藏着贝利亚的特工,正用长焦镜头捕捉后颈的伤疤是否有剥落痕迹。

深吸一口气,格鲁吉亚口音的颤音在舌尖打转,这是昨夜对着留声机模仿了三百遍的语调:“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们!”声音撞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上,激起回音,像有人在云端重复我的话语。

德军的炮弹在西北郊爆炸,气浪震得观礼台微微摇晃,却没人眨眼。我看见第一排士兵的睫毛上结着霜花,步枪枪口稳稳指向天空,仿佛那轰鸣只是遥远的春雷。继续开口时,声音比预想中更沉稳,带着斯大林特有的顿挫:“德国强盗背信弃义,撕毁条约,向我们祖国发动了进攻……”

讲到“背信弃义”时,我举起烟斗指向西方,烟嘴在阳光下划出银弧,这是老人照片里常用的手势。注意到朱可夫微微颔首,他记得1939年斯大林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仪式上,正是这个手势。而贝利亚站在阴影里,手指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袖口的苦杏仁味被硝烟冲淡,却依然刺得鼻腔发疼。

“现在,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我提高音量,让颤音里带上钢铁般的冷硬,“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正在遭受德军飞机和坦克的轰炸……”话未说完,三架德军轰炸机突然掠过红场上空,引擎声撕裂云层。观礼台上的速记员下意识缩头,我却听见自己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的战士们正在英勇地保卫祖国,抗击侵略者!”

广场上的士兵们突然齐吼“乌拉”,声浪掀飞了克里姆林宫塔尖的积雪。我看见朱可夫放下望远镜,嘴角扯出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笑——这是对替身最大的认可。而贝利亚的笔尖停在笔记本上,目光灼灼地盯着我的喉结,那里有今早刮胡子时新划的伤口,模仿斯大林1924年枪伤留下的浅痕。

“同志们,这不是普通的阅兵式,”我踏前半步,元帅服的肩章擦过观礼台的铜灯,“这是战士们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的阅兵式!”这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带着伊尔库茨克农民特有的粗粝,却意外地契合斯大林讲话中暗藏的怒火。广场远处,一队T-34坦克正碾过结冰的路面,履带碾碎石板的声响,像在为每一个字打下钢印。

德军的炮弹更近了,爆炸声震得红旗杆嗡嗡作响,红旗上的镰刀锤头图案在硝烟中时隐时现。我摸了摸胸前的勋章,金属表面的温度低得刺骨,却让我想起老人说过:“勋章的重量,能压稳颤抖的手。”于是继续道:“德国侵略者想对我们重演1812年的悲剧,但这一次,结局将截然不同!”

讲到“1812年”时,我刻意停顿,目光扫过广场东侧的无名烈士墓,那里新添的花圈在风中摇晃。朱可夫的望远镜转向西北方,那里的天空正腾起黑烟,应该是德军炮弹击中了沃洛科拉姆斯克防线。而我的声音没有丝毫停顿,像台上了发条的机器:“我们的战士们!我们的父亲、儿子、丈夫们!”

广场前排,一位留着小胡子的中士突然敬礼,他的钢盔上有道明显的凹痕,应该是先前战斗中留下的。我认出他是阅兵式标兵,档案里写着他参加过哈尔科夫战役,此刻他的目光像把刺刀,直直刺进我眼底,却让我想起集体农庄的铁匠,同样粗糙的手掌,同样坚定的眼神。

“你们的背后就是莫斯科,”我挥动手臂,指向克里姆林宫的红墙,袖口滑落,露出与老人完全一致的三道伤疤,“这里有你们的母亲、妻子、姐妹和孩子!”这句话带着破音,却让广场上的呼吸声突然变得沉重,像千万颗心同时坠向冻土。贝利亚的笔记本在风中翻动,我知道他在记录这个“不完美”的颤音,却也明白,正是这种“不完美”,让谎言显得真实。

远处传来密集的防空炮响,曳光弹在云层中划出金色轨迹。我看见朱可夫向副官耳语,应该是命令喀秋莎火箭炮准备反击。而我继续背诵着早已烂熟于心的讲稿,每一个字都像在犁开冻土:“让我们的伟大祖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精神,在这场战争中鼓舞你们!”

当念到“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时,观礼台下突然传来整齐的刺刀顿地声,十万士兵同时将步枪砸向石板路,火星四溅。这不是彩排的内容,而是士兵们自发的回应。我看见贝利亚的瞳孔骤缩——他没想到替身能激起如此强烈的共鸣,而我知道,这不是因为我的声音,而是因为他们需要相信,斯大林就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面对德军的铁蹄。

“同志们,”我放低声音,让语气带上父辈的沧桑,这是昨夜对着镜子练习时,用掐疼掌心来记住的语调,“我们必须保卫每一寸苏联土地,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话尾的颤音里带着哽咽,不是演技,而是想起了伊尔库茨克的妹妹,此刻她或许正躲在木屋地窖里,听着同样的炮声。

德军轰炸机的引擎声突然变调,应该是遭到了苏军战斗机的拦截。我抓住这个间隙,掏出烟斗点燃,火苗在风中摇曳,却稳稳地舔着烟丝——这是高个子特工留下的打火机,火苗跳动的频率,和老人照片里的分毫不差。深吸一口,辛辣的烟草味呛得人咳嗽,却让声音更显沙哑:“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广场上的“乌拉”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响,像火山喷发般掀翻了积云。我看见士兵们眼中的泪光,看见远处屋顶的市民挥舞着床单、围巾,甚至是破旧的红旗。贝利亚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僵硬,他的笔记本早已合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氰化物香囊——那是怀疑者最后的武器。

阅兵式结束的军乐响起时,朱可夫突然转身敬礼,声音盖过炮声:“斯大林同志,第1集团军已准备完毕,随时开赴前线!”他的目光扫过后颈的伤疤,这次停留的时间比会议上短了一半——信任,正在炮火中悄然生长。我回礼时,注意到他肩章上的红星沾着硝烟,和我的一模一样。

当士兵们开始向西北方 marched时,我看见第一排中士的钢盔带在风中飘动,他转头的瞬间,我看清了他的侧脸——左颧骨有块烧伤,和老人1918年的战地照片里的位置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而是内务部刻意挑选的“斯大林式士兵”,用真实的伤疤,加固虚假的信仰。

贝利亚不知何时站到了身边,他的皮鞋尖碾碎了观礼台上的霜花:“斯大林同志,您刚才提到‘1812年的悲剧’时,”他的声音只有我们两人能听见,“右手小指比平时多颤了三次。”

我转身面对他,烟斗的火星在他镜片上投下红点:“贝利亚同志,”我故意让格鲁吉亚口音重得能拧出松节油,“如果您的望远镜能同时盯着德军和我的手指,或许该派您去当狙击手。”

他笑了,笑得像只收起爪子的狐狸:“只是提醒,毕竟……”他的目光扫过正在离场的士兵,“他们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演讲,而是完美的斯大林。”

夕阳从硝烟中透出,给克里姆林宫的塔尖镀上血边。我望着士兵们的背影,他们的大衣在风中翻飞,像群即将扑向火焰的海燕。朱可夫的越野车停在观礼台下方,引擎声突突作响,准备送我回地堡。而我知道,红场的每一块石板,都刻下了替身的脚印,每一声“乌拉”,都在将阿列克谢·西多罗夫的灵魂,锻造成斯大林的模样。

德军的最后一批轰炸机掠过天际,却没敢投下炸弹——或许是被红场上的钢铁洪流震慑,或许是被“斯大林”的演讲动摇。我摸着后颈的结痂,那里已经不再疼痛,像块真正的伤疤,在寒风中渐渐愈合。当汽车拐过列宁墓时,我看见墙上新刷的标语:“斯大林与我们同在!”字迹未干,却比任何勋章都更沉重。

回到地堡时,作战地图前围满了将领,朱可夫正在部署夜间反击。我听见他说:“利用阅兵式声威,第20集团军今晚突袭德军侧翼。”没人注意到他看向我时,眼神里多了一丝微妙的敬意——不是给替身,而是给“斯大林”这个符号。

贝利亚的办公室灯还亮着,透过门缝,看见他正在比对两份签名样本,一份是老人的,一份是我的。我知道,他会在报告里写下“轻微笔迹差异”,却也会加上“演讲效果卓越,士气大振”。怀疑与利用,从来都是政治的双面刃,而我,必须让自己成为那柄最锋利的刀刃。

深夜,地堡的座钟指向零点,我独自站在镜子前,解开衬衫。胸前的假痣在灯光下泛着乌青,后颈的结痂已经完全贴合皮肤,像从娘胎里带来的印记。掏出烟斗时,发现烟嘴的咬痕里嵌着半片烟丝,和老人留下的痕迹重合率达到九成——内务部的化妆师该为此鼓掌。

远处的炮声渐歇,应该是德军暂时停止了进攻。我摸着婚戒内侧的刻字,突然想起红场士兵们的眼神,那不是看向阿列克谢,而是看向斯大林,那个在历史中永不退缩的身影。或许,从在红场喊出第一声“乌拉”开始,谎言就不再是谎言,而是千万人共同维系的、对抗死亡的信念。

凌晨三点,朱可夫送来前线捷报:“第20集团军收复希姆基镇,德军后退5公里。”他的烟斗敲在地图上,第一次露出疲惫的笑容:“您今天的演讲,比二十辆T-34坦克更有威力。”

我点头致谢,知道这声感谢属于“斯大林”,而阿列克谢·西多罗夫,正在勋章的重量、烟斗的咬痕、后颈的伤疤中,逐渐消失。当第一缕晨光渗进地堡时,我知道,红场的考验已经通过,下一个战场,是更残酷的谎言与真相的绞杀——但至少此刻,替身的誓言,已经和十万红军的脚步声,一起融进了莫斯科的冻土。

德军的炮声再次响起,却不再让人心惊。我戴上大檐帽,镜中人的眼神里,农民的惶惑已被领袖的坚定取代。或许,这就是命运:当一个人背负起千万人的希望时,连谎言都会变得沉重而神圣,像红场上飘扬的红旗,虽然染着硝烟,却依然在霜风中猎猎作响,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相关推荐:

秦时记事王复姬衡免费小说完整版_最新好看小说秦时记事王复姬衡
王复姬衡《秦时记事》完整版在线阅读_王复姬衡完整版在线阅读
王复姬衡《秦时记事》_(王复姬衡)热门小说
王复姬衡秦时记事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秦时记事全本阅读
王复姬衡(秦时记事)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秦时记事王复姬衡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完本热门小说秦时记事王复姬衡
秦时记事(王复姬衡)完整版免费小说_最热门小说秦时记事(王复姬衡)
秦时记事王复姬衡最新好看小说_免费小说秦时记事(王复姬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