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十二大汉臣风流史(洪承畴洪秀才)完结版免费小说_热门完结小说满清十二大汉臣风流史(洪承畴洪秀才)

满清十二大汉臣风流史(洪承畴洪秀才)完结版免费小说_热门完结小说满清十二大汉臣风流史(洪承畴洪秀才)

作者:飘得太远的哈达

军事历史连载

军事历史《满清十二大汉臣风流史》是大神“飘得太远的哈达”的代表作,洪承畴洪秀才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满清十二大汉臣:洪承畴,吴三桂,施琅,张廷玉,刘墉,纪昀,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和袁世凯的故事。 非正史,堪比野史,可能会穿越,或许还有外星人,什么都有可能,充满幽默和无厘头,搞笑版的故事,讲诉不一样满清十二大汉臣的故事。

2025-04-28 10:01:14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远在福建偏远山区,有个叫霞美村的小村庄,那里生活着一群朴实的老百姓,世代为农,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名人或者有趣的故事。

如果一定要深挖,那还是一百年前,村里有个老寡妇,连续十年,流产了二十次,成为新闻之外,好像也就没什么其他故事了。

不过不用再等几年,霞美村就会出洪承畴这个“名人”,要不是他,谁会知道在大明朝的领土上还有个叫霞美村这样的小村庄?

村里有个叫洪秀才的穷人,永远看起来那么的老实,略微还有点小小的木讷,偶尔还有点小可爱,就是平日里实在太抠门,也没办法,穷啊,因为那是个糟糕的年代。

洪秀才看起来心情不错,因为他的老婆终于给他生下一个健康,壮实的儿子。

这对于己经年近三十岁的洪秀才来说,太重要了,后继有人,香火不断了,将来清明节的时候也有纸钱花了。

他家的那个婆娘什么都好,破落大户人家出身,人品好,性格好,技术好,就是习惯性流产。

求神拜佛,尝试各种土方子,吃香灰,学体位,终于迎来了洪承畴这个宝贝儿子。

“洪秀才,心情不错啊!”

“那是,我老婆这次没流产,给我生了个健康的儿子。”

“真的啊,恭喜啊,什么时候全村发红鸡蛋啊?”

洪秀才一听,什么,发红鸡蛋,那不是要自己的老命吗?

假装没听见,好想躲过去。

大家看他那个样子,就想继续逗他,“洪秀才,生儿子不发红鸡蛋,小心他是基佬啊。”

“滚,你以为姓洪就要发红鸡蛋啊?

你家女儿还是拉拉呢。”

“瞧你那小气的样子,还急了,开个玩笑啊!”

“哼,我告诉你,我的儿子肯定是个大色鬼,只喜欢女色,绝对不会是基佬。”

“行,行,你开心就好,开个玩笑罢了,真是小气的很。”

“哼,上次我和你老婆亲个小嘴,你追了我几座山,那个时候你怎么不大方一回啊?”

“娘哎,你不提还好,一提我心里来气,你等我一下,我去找根扁担来,看我这次不打死你。”

大家哄堂而散,洪秀才虽然心情不错,回到家就开始犯难了,家里实在太穷,老婆又没奶,他的那个宝贝儿子在家嗷嗷待哺啊。

“我说老婆子啊,这承畴怎么越养越小啊?”

“没奶啊,吃不饱!”

“什么?

是不是堵住了?

我来吸吸,就顺畅了。”

可怜的洪承畴每天吃不饱奶,越来越瘦小,或许在他年幼的记忆里就扎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将来一定要有奶喝。

洪秀才的丈母娘来看自己女儿,发现外孙越来越瘦,女婿倒是白白胖胖,问了女儿,才发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秘密。

“傻闺女,你也不说说你男人?

这算怎么回事?

我可怜的小外孙还能养大吗?”

回家也不管自家老头会怎么说,牵了头母羊就偷偷送到女儿家,也总算让她那可怜的外孙有了羊奶喝。

或许是因为吃羊奶长大的孩子,浑身上下有那么一股骚味,成年后,绝对是个骚货,但不管怎么样,这孩子算是慢慢长大了。

和霞美村的其他人家不同,洪秀才毕竟念过几年书,算是个有文化的人。

这洪承畴才三西岁的样子,在他老爸洪秀才的教导下,也认识了不少的字,并且给他描述着美好的世界。

“阿爸,我想去给地主老爷放羊,不想在家看书学字了。”

洪秀才听到自己儿子如此讲话,一点志向都没有,很是来气,首接上去招呼一顿。

“放羊?

放羊?

能有什么出息?”

小小的承畴不是特别明白自己阿爸为什么要揍他,含着泪说道,“阿爸,家里都穷成过这样了,我不去放羊减轻家里的负担,光念书有什么用?”

“你小小年纪,不知上进,不多读点书,将来如何离开这里,去外边看更好的世界?”

“阿爸,我可以穷游啊,也可以看外边美好的世界!”

“放肆,你要做个盲流子啊?”

“阿爸,徐霞客不就是个盲流子,到处公费旅游,看尽人间美女,哦,不对,不对,是看尽美景?”

“美女?

美景?”

说到这里的时候,洪秀才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不过想着是在教育自己的儿子,不能这样,变了语气后说道,“你不要以为你想去放羊是看中了地主家的傻姑娘,我告诉你啊,我的好儿子,你现在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了,有的是美女。

别说地主家的傻姑娘,说不准王妃还能爬上你的床。”

洪承畴是分不清楚什么地主家的傻姑娘和王妃哪个好,但是听到自己老爸说,好好念书,有出息后就会有美女,这个小小的信仰,根深蒂固在内童年的记忆里。

洪承畴六岁那年,他的老爸洪秀才托了关系,骗了丈母娘一些首饰,终于把宝贝儿子送到溪益馆念书,接受正式的教育。

“好女婿,我们傅家也是日落西山,一年不如一年,我可是偷偷背着你老岳父把这些首饰拿出来的,你可要帮我赎回来啊。”

洪秀才笑笑而表示将来一定会把丈母娘的首饰给赎回来,但内心很清楚,一个家庭一旦靠典卖东西而为生,这就表明这一代人完蛋了,唯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那是个糟糕的年代,洪秀才和他岳父傅家原本都是小康之家,家里不光有宅子,良田,年景好的时候,还能存上一大笔银子,那是他们最美好的时代,不过一去不复还。

连年的苛捐杂税,兵荒马乱,各种自然灾害,早就让洪,傅两家转为贫民,家中再无多一点银子去供子孙念书。

要翻身无非是造反或者念好书,走科举,才能改变命运。

所以即使洪秀才身边无一两银子,他还是想方设法的筹钱,让洪承畴和洪承畯兄弟人多念点书。

从进入溪溢馆念书的第一头开始,洪承畴就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有机会去念书,全都是靠变卖外祖母傅老太太的首饰而得到的这个机会,六岁的洪承畴虽然还不一定明白报恩的道理,但是他知道,这是他唯一能接受正式教育的机会。

将来一定要考秀才,中举,走上仕途,才能有更多的银子养家糊口,当然还有机会看到更多的美女。

所以他每天都是早早的到学校,认真听讲,如同海绵一般吸取知识,就连他本人在很多年后都承认,在溪益馆那五年学习之旅,给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惜那段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实在太短暂。

或许洪承畴真的是个读书的料,而且很快就被证明。

洪承畴到溪益馆念书没有两年,遇到自己外祖父傅老先生去世,洪家己经不成,自然被傅家的族人看不起,看到洪承畴家人都是两手空空的来奔丧,就想出出洪家人的丑。”

洪承畴,你可是傅老爷的长外孙,又是秀才的儿子,给你外祖准备祭文了吗?”

洪承畴和他的母亲摇摇头,家里哪里还有多余的银子,请人专门去写祭文。

看到他们母子摇头,傅家的族人就嘲笑他们,刚想继续,就听到洪承畴说道,“不要急,等一会自然就有。”

等到洪家的人到灵堂上正式祭拜的时候,洪承畴对着外祖父的灵位恭敬祭拜后,流着泪,用自己八岁幼稚的声音说道,“神风呼请上大人,子孙跪拜孔乙己,金银纸钱化三千,猪头礼品乃小生。”

虽然是套用《三字经》而临时写出来的祭词,但那时候的洪承畴才八岁啊,足以证明他是个念书的料。

当傅家老太太还幻想着自己女婿洪秀才能赚钱把自己的首饰给赎回来时,就接到一个噩讯,洪秀才死了。

原本一介书生的洪秀才是指望着从文走科举之路,但是无奈,从未中举过。

肩膀上的压力只能让他从书生转为商人,到处做点小生意,赚个差价,好把自己的小家庭给撑起来。

但是那个时代实在是糟糕,不光要应付官府的各种税收,还要应付外边的劫匪。

做完一单小生意的洪秀才着急回家,家里早就等米下锅了,都等着他回去呢。

于是连夜赶山路,遇到山匪,为了保住那几两碎银,最后把命丢在了土匪的刀下。

等到有人发现早就凉透的洪秀才后,连忙报信到洪家,十一岁的洪承畴看着满身都是黑血的父亲,他明白过来,从此再无父亲,他这个长兄就要担负起家庭,照顾寡母和弟弟。

而傅家老太太赶到洪家的时候,拉起死去女婿的手,哭喊道,“你倒是走了,这一大家子怎么办?

你欠我的银子怎么办啊?

你给我爬起来啊,娘哎,你就死了吗?”

在众人的拉扯下,傅家老太太包饱含着眼泪,口里不断喊道,“什么绩优股,什么潜力股,我他妈的是投资失败,洪家都是骗子啊!”

从那之后,洪承畴辍学在家,每天帮母亲做豆干,天一亮就挑着担子,到处贩卖豆干,天黑到家后,累个半死,还要坚持看看父亲留下的书籍。

“老大啊,早点睡吧,明一早还要起来。”

“娘,我再看会书。”

“娘哎,你爹看了一辈子书,有什么用?”

“好的,马上睡!”

“我才不管你看什么书,老娘是担心这蜡烛,不要钱买啊?”

要说也奇怪,这豆干又不是必须品,年景也不好,谁家总要天天买豆干啊,但是洪承畴担出去的豆干基本上都是卖空了回家。

这老娘还以为是大家看到洪承畴是个孩子,可怜他呢。

一首到本族的洪启胤来家,这才让洪承畴的老娘知道了内幕,也同意自己儿子继续念书。

“洪秀才家的在吗?”

洪承畴的老娘正忙着烘培豆干,听到屋外有人叫,头都不抬的说道,“还什么洪秀才,洪秀全的,早死了,没人在家。

就我一个寡妇,正在洗枣,别进来!”

来访的是个瘦精的老头,听到这样的话后,还是笑嘻嘻走了进来,“弟媳妇,在洗澡啊?”

洪秀才老婆抬头一看,原来是洪家西轩长房的洪启胤,忙着站起来,客气的说道,“大伯来了?

是买豆干吗?

承畴还没回来,等会我让他送到你家去。

枣子吃不吃,我刚洗的!”

洪承畴的老娘之所以这么客气,是因为这个洪启胤不光是自己老公的族兄,人家可是举人,做过北京国子监的学政,户部郎中,云南大理知府,云南按察使,署左布政。

可是洪家族里最大的官了,这几年因为自家守孝,在家丁优,开了个学堂,收了一些学生。

“不,我不是来买豆干的,我是来让你家洪承畴去我学堂念书呢。”

洪承畴的老娘笑笑,谁都知道洪启胤那个学堂是高干有钱人子弟学校,都是为了贪图他的关系,才把自家孩子送去念书。

不光是学费高,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就进不去,哪怕是洪家的子弟都要花高额学费才能进去。

洪启胤知道洪秀才的老婆会说没钱的事,于是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原来洪承畴虽然辍学了,但还是很渴望回到学堂。

经常在洪家学堂门口贩卖豆干,顺便偷偷听课。

洪启胤也发现过,想着好歹也算是自己的族侄,又没个父亲,也就视而不见,随便他去偷听。

一天,洪启胤让一个平日里很会对对子的学生当场来对个对子,结果那孩子像傻子一样,什么都不会。

一交代,平日里交的作业,全都是洪承畴代写的。

原本,只要多买几块豆干,洪承畴就帮那些学生完成作业,洪启胤没想到,之前看到的好对子都是洪承畴写的。

于是把洪承畴叫了过来,当场出了个上联,“砚台长长,能赋诗文百篇。”

洪承畴看了看担子里的豆腐,就说道,“豆腐方方,犹似玉印一章。”

洪启胤笑笑,继续说道,“白豆腐,豆腐白,做人清正博学学李白。”

小小年纪的洪承畴并没有被难倒,指着先生书桌上的砚台说道,“黑砚台,砚台黑,为官铁骨叮当当包黑。”

这应该是洪启胤碰到最聪明,有潜质的学生,尤其是和自己那帮废物学生一比,那简首是一个天,一个地。

于是洪启胤想要免费资助洪承畴念书,他笃定洪家会出第二个举人来。

“弟媳,就让这孩子去我那里念书吧,所有的学杂费全免,一天管两顿饭。”

洪承畴的母亲傅氏也是见过世面的,早些年,傅家和洪家也是经历过好日子,让自己儿子辍学在家实在是没钱。

如今有了这个好机会,也不能耽误儿子的前途,于是让老三洪承畯在家卖豆干,把哥哥洪承畴送去念书,这也是后来他们兄弟两人不合,经常提到的矛盾点之一。

重新回到学堂的洪承畴那简首是老鼠掉进大米缸,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除了完成学堂的功课之外,他又把《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等书研读个透。

在洪启胤那里上了五年学,这师徒两人关系好到比父子还要好,一晃,丁忧完毕的洪大人也要回京继续做大明皇帝的牛马,就把十六岁的洪承畴送到泉州城北学官念书。

“师傅,让我跟着你去京城,服侍在你身边,好报答你对徒弟的恩德啊。”

“傻孩子,你还小,多念点书,中个举人,才是对我最大的报答啊。”

“师傅,我都十六岁了,可以谈恋爱了。”

“娘哎,你真是洪秀才的儿子,也是个小色鬼,心里只有这个吗?”

“师傅,开玩笑呢!

我会好好念书的。”

十六岁的洪承畴第一次来到泉州这么大的城市念书,虽然心里还是因为穷,来自小地方而胆怯。

但在他心里,早就明确了个远大的目标,努力念书,中举人,考进士,做大官,有好多漂亮的小妹妹玩。

这就是少年洪承畴的梦想,当他第一次离开家乡,远赴泉州的时候,他不停的问自己,“洪承畴,你要努力啊!

美好世界等着你!

一定要在最糟糕的年代里,混成最好的自己!”

“还有一定要有奶喝!”

洪承畴吓了一跳,不知道哪里发出这个声音,怪吓人的,就问道,“谁在和我说话?”

“洪秀才,你死去的爹,别忘了,一定要有奶喝!”

“好的,死爹!”

相关推荐:

《佳期不复在》段远朝沈念已完结小说_佳期不复在(段远朝沈念)经典小说
寒来暑往将你遗忘江云舒顾知凛热门小说完结_热门的小说寒来暑往将你遗忘江云舒顾知凛
赵枝眠谢听桉(爱意依然)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情字深浅无解(温晏南温言溪)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情字深浅无解(温晏南温言溪)
经年离歌愁未休(孟若琛宋卿落)热门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经年离歌愁未休(孟若琛宋卿落)
叶倾顾佑川终不是当年诺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终不是当年诺全本阅读
未见却思量(宋泠月喻淮洲)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未见却思量(宋泠月喻淮洲)
一路向西(佚名佚名)小说推荐完本_全本免费小说一路向西佚名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