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家破人亡永和十三年的雨夜,十五岁的沈知意跪在刑场,
冰冷的雨水混着血水浸透她的素衣。刽子手的刀光闪过,父亲的头颅滚到她脚边,双目圆睁。
"沈氏通敌叛国,男丁处斩,女眷没入教坊司!"监刑官的声音刺破雨幕。
沈知意死死咬住嘴唇,直到尝到血腥味。她记得父亲临刑前的嘶吼:"臣冤枉!
"记得母亲悬梁前最后的叮嘱:"活下去,查清真相!""快走!"衙役的鞭子抽在她背上。
教坊司比地狱更可怕。第一晚,沈知意就被拖去伺候兵部尚书的公子徐世昌。
"沈将军的千金?"徐世昌捏着她的下巴冷笑,"当年求娶你被拒,
如今还不是要在我身下承欢?"沈知意眼中寒光一闪,突然拔下簪子刺向他的眼睛!
徐世昌惨叫躲开,反手一巴掌将她扇倒在地。"贱人!"他扯着她的头发拖到院中,
"既然不服管教,就让大家都看看沈家千金是什么货色!"衣衫被撕破的那一刻,
沈知意没有哭喊。她盯着徐世昌扭曲的脸,将这张脸刻进灵魂深处。碎瓷片划过手臂,
鲜血淋漓中第一个名字成形:徐世昌。"在这吃人的地方,要么成为刀俎,要么沦为鱼肉。
"老宫女陈嬷嬷为她包扎伤口时低语,"想报仇?先学会笑着喝下仇人递来的毒酒。
"三年间,沈知意成了最出色的乐伎。她弹琴时连最暴躁的武官都会安静,
却没人看见她指甲里藏的毒粉,能让听曲的高官回去后腹泻三日。"知意,太子来了,
点名要听《折柳曲》。"陈嬷嬷急匆匆进来,"这是机会!"沈知意指尖一顿。
《折柳曲》是母亲教她的第一支曲子,太子为何偏偏点这首?琴案前,她低眉信手,
奏的却是改编版的《折柳》。当弹到第三段时,屏风后传来茶杯落地的声音。"停。
"一道清冷男声响起,"这曲子谁教你的?"沈知意抬头,
看见一张俊美淡漠的脸——太子萧景恒,当年主审父亲案子的三位大臣之一。"回殿下,
是家母。"她故意让一缕散发垂落,衬得脖颈愈发纤细。萧景恒眸光微动:"沈明德的女儿?
"他沉吟片刻,"赎她。"离开教坊司那日,徐世昌闻讯赶来:"贱人,
别以为攀上高枝就能逃脱!"沈知意回以温婉一笑:"徐公子保重。
"袖中的手却捏紧了一个写着名字的布偶——那是陈嬷嬷教的巫蛊之术。三个月后,
徐世昌狩猎时"意外"坠马,被受惊的马群踩成肉泥。
第二章:初入东宫东宫的桃花开得正艳,沈知意抱着琴跟在管事嬷嬷身后,听她交代规矩。
"你虽是太子亲自赎回来的,终究是贱籍。安分当个乐伎,别妄想飞上枝头!""奴婢谨记。
"沈知意低眉顺目,却在嬷嬷转身时,将一撮药粉弹入她衣领。当夜,嬷嬷浑身起疹,
被调去浣衣局。东宫妃嫔中,太子妃李婉容最跋扈。她父亲是镇国大将军,
连太子都要礼让三分。"教坊司出来的贱婢,也配在本宫面前弹琴?"第一次献艺,
李婉容就将热茶泼在沈知意手上。沈知意跪下谢罪,余光却瞥见萧景恒蹙眉。
她太了解这种男人——最厌恶恃强凌弱。侧妃苏玉柔恰恰相反,总是温柔可亲:"妹妹别怕,
太子妃性子直罢了。"可她转身时,沈知意闻到她香囊里藏着的麝香味道——那会导致不孕。
良娣赵氏背景最深,祖父是当朝右相,却因相貌平平不得宠。沈知意花了半月摸清形势,
开始行动。她在萧景恒必经的竹林小径弹奏《折柳》,却故意弹错一个音。
"这里应该是羽音。"萧景恒果然驻足。沈知意"惊慌"跪拜:"殿下明鉴,
奴婢学艺不精...""你母亲没教全?
""家母...只教到一半就..."她恰到好处地哽咽。萧景恒沉默片刻:"跟孤来书房。
"太子书房陈设简朴,唯有暗格里的东西让沈知意瞳孔微缩——那是父亲案子的卷宗!
萧景恒为何私下调查已结案的"叛国罪"?"会泡茶吗?"萧景恒突然问。
"奴婢...会一些。"沈知意故意打翻茶匙,又"笨拙"地割破手指。鲜血滴在宣纸上,
像一朵红梅。萧景恒皱眉抓过她的手,用手帕按住伤口。那一瞬,
沈知意感受到他掌心的茧——是常年握剑留下的。"以后每日未时来书房伺候笔墨。
"走出书房,沈知意展开染血的手帕,上面绣着一个"瑾"字——萧景恒的表字。
她轻轻将手帕贴近心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第三章:借刀杀人机会来得比预期快。春宴上,
太子妃当众鞭打一个弄脏她裙摆的宫女。沈知意"恰好"路过,被鞭梢扫到脖颈,
顿时皮开肉绽。她故意不躲,反而扑上去护住宫女:"娘娘息怒,
是奴婢没教导好她们...""贱人!"李婉容的鞭子雨点般落下。"住手。
"萧景恒的声音从廊下传来。沈知意早已算准他下朝的时间。太子妃慌忙解释,
萧景恒却径直走向沈知意:"伤得如何?""奴婢没事..."沈知意"强撑"着站起来,
又"虚弱"地晕倒在他怀中。当晚,萧景恒派人送来御用药膏。
同时到来的还有苏玉柔的"慰问礼"——一盒掺了毁容药物的胭脂。沈知意笑着收下,
转手将胭脂混入太子妃送给苏玉柔的礼物中。十日后,苏玉柔脸上长出可怕的红疹,
御医束手无策。"一定是有人下毒!"苏玉柔哭诉。萧景恒下令彻查。
沈知意"无意"提及曾见太子妃的贴身丫鬟在苏玉柔妆奁前鬼鬼祟祟。丫鬟被严刑拷打,
供出曾受李婉容指使下药。"胡说!本宫何时..."李婉容百口莫辩,
因为丫鬟"畏罪自杀"前留下血书,指认是受李家指使——李家的确与苏家是政敌。
事情闹到皇帝面前,李婉容被废为庶人,逐出东宫。临行前,
她突然抓住沈知意的手:"是你!本宫做鬼也不放过你!
"沈知意温柔地为她整理鬓发:"娘娘保重。
"袖中银针却悄无声息刺入李婉容的穴位——三个月内,这位前太子妃会"忧郁而终"。
混乱中,太子的爱犬突然发狂冲向火盆。沈知意"奋不顾身"扑救,
手臂烫伤却保住小狗性命。"你为何..."萧景恒看着她包扎的伤口,欲言又止。
"奴婢小时候也有只小狗。"沈知意眼中泛起"泪光","后来...没了。"当晚,
萧景恒下旨:晋沈知意为奉仪,赐居听雪轩。沈知意跪接旨意,手臂上的伤痕隐隐作痛。
那下面,徐世昌的名字旁,已经多了两个新刻的痕迹:李婉容、苏玉柔。
第四章:步步为营东宫书房内,沈知意跪坐在案几旁磨墨,
眼角余光扫过萧景恒批阅的奏折——江南水患,灾民流离。"殿下似乎忧心忡忡?
"她轻声问道,手腕转动间带起一阵幽兰香气。
萧景恒揉了揉太阳穴:"工部提议加征赋税赈灾,但百姓已不堪重负。
"沈知意"不小心"碰翻茶盏,慌忙擦拭时"无意"道:"妾身幼时随父亲赴任,
见地方官常以工代赈,既安置流民,又修筑堤防..."萧景恒笔尖一顿,
若有所思地看向她。三日后,太子采纳"以工代赈"之策,龙颜大悦。当晚,
萧景恒踏入沈知意的听雪轩,带来一匣南海珍珠。"殿下这是..."沈知意故作惶恐。
"赏你的。"萧景恒语气依旧冷淡,却亲手为她簪上一支碧玉钗,
"以后多与孤说说你在地方的见闻。"沈知意垂首谢恩,
掩去眼中精光——她终于获得了参与政事的机会。初夏夜,
沈知意"偶遇"在花园独酌的赵良娣。"妹妹好雅兴。"她笑盈盈上前,
敏锐地注意到赵良娣袖中露出一角信笺——是五皇子的笔迹。"沈奉仪管得真宽。
"赵良娣慌忙藏起信笺,却不知沈知意早已掌握她与五皇子私通的证据。次日,
沈知意在萧景恒面前"不经意"提及:"昨夜见赵姐姐在梅林等人,
妾身还以为是与殿下有约呢..."萧景恒眼神一凛。三日后,
他"偶然"撞见赵良娣与五皇子密会。赵氏被赐白绫时,沈知意正在教小宫女插花。
"娘娘不怕吗?"小宫女颤抖着问。
沈知意修剪花枝的手稳如磐石:"花要修剪才能开得更好。"剪刀"咔嚓"一声,
一朵盛开的海棠应声而落。东宫夜宴,沈知意一袭红衣献舞。席间,
她注意到刘承徽与身旁侍女交换眼色。当酒杯递到她面前时,她假装饮下,
实则将酒液倾入袖中暗袋。"啊!"一声惨叫响起——刘承徽的心腹宫女突然口吐鲜血。
沈知意"惊慌"地扶住太子:"酒中有毒!"太医验出酒中剧毒,刘承徽百口莫辩。
沈知意冷眼旁观,心中冷笑——那毒本是她让心腹下在宫女杯中,一石二鸟。经此一事,
沈知意晋封承徽,掌东宫一半事务。
禁军统领的夫人、在萧景恒的茶中加入令人精神振奋的药物...第五章:扫清障碍"娘娘,
刘承徽有喜了。"太医跪地禀报,沈知意正在修剪一盆兰草。剪刀在空中顿了顿:"多久了?
""三月有余。"沈知意轻笑——正好是她晋封那晚。刘氏竟瞒到现在,必有所图。
"按惯例,赏。"她命人送去上等补品,每包都掺了少量活血化瘀的药材——对常人无害,
孕妇长期服用却会导致胎动不安。三个月后,刘承徽"意外"滑倒早产,血崩而亡。
沈知意抱着啼哭的婴儿跪在萧景恒面前:"妾身愿抚养这孩子,以慰刘妹妹在天之灵。
"萧景恒感动于她的"大度",晋她为良娣。当夜,
沈知意亲手将一包药粉倒入乳母的茶中——这女人知道太多,不能留。先帝驾崩,
萧景恒登基。封后大典上,李婉容头戴凤冠,趾高气扬。沈知意跪在嫔妃之首,
嘴角含笑——她早已在皇后每日熏的安神香中加了料,只待药效发作。"沈良娣晋封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