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小说《福泽是啥》是知名作者“祥骏逸尘”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张财旺李福生展全文精彩片段:1 梦启宿债大康年江宁府的张财堪称富甲一方的巨他家业庞良田广袤无城中繁华地段的众多商铺皆归其所财富之令人咋然年过半百的膝下仅有一女张玉这成为他心中一块沉甸甸的石老两口日日夜夜期盼能有个儿继承这份庞大的家延续家族的香因他们平日里广结善慷慨施每逢初一十必定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前往寺烧香拜祈求上天开赐下麟一日夜张...
1 梦启宿债大康年间,江宁府的张财旺,堪称富甲一方的巨贾。他家业庞大,
良田广袤无垠,城中繁华地段的众多商铺皆归其所有,财富之巨,令人咋舌。然而,
年过半百的他,膝下仅有一女张玉娘,这成为他心中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老两口日日夜夜期盼能有个儿子,继承这份庞大的家业,延续家族的香火。因此,
他们平日里广结善缘,慷慨施舍,每逢初一十五,必定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前往寺庙,
烧香拜佛,祈求上天开恩,赐下麟儿。一日夜里,张财旺在睡梦中,
忽见一道柔和而耀眼的金光闪现,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脚踏莲花,缓缓降临在他的面前。
菩萨周身光芒流转,慈悲的目光注视着张财旺。张财旺又惊又喜,赶忙翻身下床,
“扑通”一声跪地叩拜,额头紧贴地面,不敢有丝毫懈怠。菩萨开口说道:“张财旺,
你前世本是一名进京赶考的书生,在途中遭遇劫匪,财物被洗劫一空,还身负重伤,
倒在路边奄奄一息。此时,有一位名叫李四的农夫路过,他心地善良,见你可怜,
便毫不犹豫地将你背回了家中。李四家境贫寒,却为了给你治病,
不惜变卖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四处奔波每日精心照料你,煎汤喂药,无微不至。
待你伤势痊愈,又拿出家里所剩不多的铜板,助你继续踏上赶考之路。而你,
许下庄重的诺言,若日后飞黄腾达,定当加倍报答。可后来,你高中为官,
却忘了曾经的誓言,对李四一家的困境不闻不问。李四一家后来遭遇天灾,颗粒无收,
负债累累,最终家破人亡。你前世欠下李四一家的恩情,今生所得财富,皆要用来偿还。
”张财旺听后,心中懊悔如潮水般涌来,满心的愧疚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他忙不迭地问道:“菩萨慈悲,那我的债主如今在何处?他姓甚名谁?我究竟欠他多少,
还望菩萨明示。”菩萨答道:“你不必刻意找寻,李四已转世投胎,名为骑楼儿,即将临世。
你欠他九十九缸金。”张财旺还欲再问,却突然从梦中惊醒,冷汗浸湿了衣衫,
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挣脱。他坐起身来,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心中五味杂陈,连连叹息,
那一声声叹息中,满是对前世过错的悔恨和对未来的忧虑。2 债主现身自那梦后,
张财旺便仿佛被梦魇缠身,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忧虑之中,整日茶饭不思。
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梦中菩萨所言前世之事,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把锐利的刀,
刺痛着他的心。对自己前世的忘恩负义,他懊悔不已,看着家中堆积如山的财富,
再也无法像往常一样坦然享受,总觉得这些都是要偿还给债主的,
每一文钱都仿佛带着沉重的罪孽。他常常独自坐在书房,对着墙壁发呆,眼神空洞,
口中喃喃自语,念叨着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债主,完成这还债的使命,仿佛只有这样,
才能稍稍减轻心中的负担。吃饭时,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他却味同嚼蜡,
那些往日里让他垂涎欲滴的美食,此刻却如同毒药一般难以下咽,吃几口便放下碗筷,
起身离开。夜晚,他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眯一会儿,又会被噩梦惊醒,
梦中全是李四一家悲惨的遭遇,李四绝望的眼神、家人痛苦的呼喊,让他在梦中也不得安宁。
数月后的一个傍晚,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无力地洒在大地上,
给世间万物都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张府的下人正准备关闭大门,这时,
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脚步踉跄地朝府门走来。她身形瘦弱,面色蜡黄,头发蓬乱,
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几乎无法遮体。下人赶忙上前阻拦:“别进来,别进来,
我家老爷会给你些钱,你在外等着。”那妇人抬头,虚弱地说:“好心的大哥,
我实在走不动了,我就要生了……”话未说完,只听“哎哟”一声,
妇人竟一下子趴倒在张府大门的门槛上。正在书房沉思的张财旺听到动静,赶忙出来查看。
只见妇人下身已有鲜血流出,染红了门槛下的土地,他吃了一惊,原来这乞丐是个孕妇,
且即将临产。张财旺赶忙吩咐下人将妇人抬到偏院,又差人火速去请郎中。
在等待郎中的过程中,张财旺焦急地在偏院外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充满了焦虑。
他时而抬头望向天空,默默祈祷妇人和孩子平安,时而又低头看着偏院的门,
满心期盼郎中快点到来。他看着躺在屋内痛苦呻吟的妇人,
仿佛看到了当年李四一家对自己的救助,心中一阵酸楚,眼眶也不禁湿润起来。当晚,
在郎中的帮助下,妇人顺利生下一个儿子。孩子响亮的啼哭声在偏院响起,
仿佛是生命的号角,驱散了一些紧张的气氛。张财旺心中的一块大石暂时落地,
他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此后一个月,张财旺命人精心照料妇人母子,
每日好酒好菜伺候着。他时常来看望妇人和孩子,看着那粉雕玉琢的婴儿,
心中竟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仿佛这个孩子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满月时,
妇人提出要离开。张财旺心中一紧,不知为何,他并不想让这对母子离去。思索片刻,
他说道:“年关将近,外面天寒地冻,你一个寡妇带着孩子外出乞讨着实不易,
到处都是饥寒交迫的人,你们出去恐怕难以生存。不如你们就留在我家,也有个照应,
我会保证你们母子衣食无忧。”妇人一听,喜出望外,赶忙跪地磕头谢恩,
额头在地上磕出了声响,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之后,
妇人感激涕零地对张财旺说:“若不是员外搭救,我们母子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员外富贵,
能否为孩子取个学名?”张财旺问清妇人丈夫姓李后,略作思索,为孩子取名李福生,
寓意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说罢又笑道:“学名有了,还得有个乳名才好叫。
”妇人笑道:“这孩子是在快跨进您家楼槛时要出生的,我已给他取了个乳名,就叫骑楼儿。
”张财旺听到“骑楼儿”三字,心中猛地一震,
这不正是他日夜期盼又心怀忐忑想要见到的债主吗?他看着眼前的孩子,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对前世过错的愧疚,又有终于找到债主的释怀。那一刻,
他感觉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仿佛多年的心病有了治愈的希望。他暗暗发誓,
一定要好好对待这对母子,尽自己所能偿还前世的债务,给予他们最好的生活。
3 猜疑与算计张玉娘对父亲收留乞丐母子极为不满,
她和丈夫陈生坚信这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两人经过一番商议,
决定对这对母子进行试探。第一次试探,张玉娘在妇人的住处偷偷放上一锭金子,
那金子在昏暗的房间里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她躲在暗处,眼睛紧紧盯着妇人的住处,
心中充满了猜疑。没过多久,妇人便发现了金子,她神色慌张,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恐,
仿佛看到的不是财富,而是一颗定时炸弹。她立刻抱着孩子找到张财旺,将金子归还,
声音颤抖地说:“员外,我虽是穷苦之人,但绝不能平白无故拿别人的东西,
这金子定是有人放错了地方,还请员外查明。”张玉娘躲在暗处看到这一幕,
心中虽有些意外,但仍未打消疑虑,她觉得这或许是妇人的伪装。第二次,
张玉娘故意在花园中佯装不小心掉落一个装满珠宝的荷包,那荷包精致华丽,
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里面的珠宝璀璨夺目。
她还安排了丫鬟在附近“不经意”地提醒妇人捡到东西要归还。妇人捡到荷包后,
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她四处打听失主,逢人便问是否丢了荷包,
最终将荷包归还给了张玉娘。张玉娘表面上对妇人表示感谢,心中却更加疑惑,
这妇人究竟是真的正直,还是在故意演戏,她决定再进行一次试探。第三次试探,
张玉娘让陈生扮成一个路人,在妇人外出时,故意上前搭讪。陈生穿着华丽,
举止间透着一股富贵之气,他对妇人说:“大嫂,我看你带着孩子生活不易,
我这里有一笔丰厚的钱财,足够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只要你带着孩子离开张家,
这笔钱就是你的了。”妇人听后,脸色一变,严词拒绝道:“张员外对我们母子有救命之恩,
我怎能做出这种忘恩负义的事,即便生活再艰难,我也绝不会收下你的钱。”尽管多次试探,
妇人都表现得正直善良,可张玉娘和陈生依旧坚信这对母子心怀不轨,
认为他们肯定是冲着张家的巨额财富而来。于是,他们更加紧了对张家钱财的看管,
张玉娘也愈发急切地想要拿到张家库房的钥匙。她整日在张财旺耳边唠叨,
试图说服父亲将库房钥匙交给她保管,理由是如今世道复杂,需要有人好好管理钱财。然而,
李福生母子在张府一住下,每次要走,张财旺都以各种理由挽留。不仅如此,
张财旺还专门为李福生请了城中有名的私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对,
对李福生的疼爱愈发明显,这让张玉娘和陈生心中的不满与日俱增,
他们觉得父亲已经被这对母子迷惑,一场家庭内部的矛盾在悄然滋生。
4 成长与上京赶考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李福生在张府渐渐长大。他天资聪慧,
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知识的海洋中闪耀着光芒。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诗词歌赋,
他都能过目不忘,理解深刻。而且,他勤奋好学,每日天未亮便起床诵读经典,
夜深人静时还在挑灯夜读。他对张财旺夫妇极为孝顺,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般,关怀备至,
嘘寒问暖,深得老两口喜爱,在他们心中,李福生早已如同亲生儿子。李福生不仅饱读诗书,
对治国理政之策也颇有见解,心怀济世安民的远大抱负。他常常与私塾先生探讨天下大事,
对如何治理国家、造福百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的心中,
装满了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和对国家繁荣的渴望。这一年,恰逢大比之年,
李福生决定上京赶考,求取功名,实现自己的抱负。张财旺全力支持,
为他准备了充足的盘缠和行装。出发那天,张财旺夫妇亲自送李福生到门口,千叮咛万嘱咐,
眼中满是关切和期待。李福生拜别张财旺夫妇和张玉娘一家,踏上了上京之路。一路上,
他风餐露宿,不畏艰辛。有时,他在破庙中暂避风雨;有时,他在农家借宿一晚。
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如同灯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到了京城,
李福生全身心投入备考。他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埋头苦读。